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四川災后重建中就業機會創造和職業技能培訓需求研究
- 來源:
- 第十二屆“挑戰杯”省賽作品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本報告對四川三年災后重建過程中勞動力的需求及供給的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分析和規劃出三年內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自然環境保護相關產業中的職位需求數量、職位需求類型、職業技能需求、勞動力供應情況。
- 詳細介紹:
- 主要分析了四川在災后重建的3年過程中的勞動力特別是與農民工相關的勞動力的需求、供給情況。在需求分析中我們主要分析了四川災后重建過程中的城鄉住宅及公共設施(包括學校、醫療機構等)、交通、環保及生態設施的等項目的勞動力需求,我們通過互聯網、報紙雜志、相關部門及實地調研等多種渠道獲得數據,并對數據按照相關專業知識或經驗值進行了估算。估算出2009年勞動力需求為1725233人,2010年568882人,2011年474107人,并進一步給出了按勞動力工種和地區的需求分別。在勞動力供給的分析,我們發現截至2009年4月災區仍有約50萬人需要就業崗位。失業勞動力中16-35歲的青年人占總失業人數的24.3%,同時,失業者中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并且絕大多數事業勞動力沒有任何工作技能,也沒有參加社會保險,這使得這部分失業者群體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而且再就業的能力較低。最后在對四川三年災后重建過程中勞動力的需求及供給的狀況的分析的基礎上,給出了相關的建議和意見。
作品專業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寫目的:對四川三年災后重建過程中勞動力的需求及供給的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基本思路:規劃三年內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自然環境保護相關產業中的職位需求數量、職位需求類型、職業技能需求、勞動力供應情況。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數據可靠:在國家和政府再建計劃、規劃和投資上搜集二手資料,并從省發改委、省經委、省市勞動就業局、省交委、省鐵路局等政府部門搜集勞動力供應和需求信息。 方法科學:利用統計學相關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 實用性強:作品研究的結果可直接運用到災后重建的實際工作中。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1)在職業提升政策中幫助決策者; 2)為勞動力市場信息搜集和分析的改善提供支持; 3)在地震受影響的地區提高就業技能培訓的可操作性; 4)識別和規劃勞動力需求和設計就業指導需求; 5)為災區待就業人員提供一些建議。
作品摘要
- 本文主要分析了四川在災后重建的3年過程中的勞動力特別是與農民工相關的勞動力的需求、供給情況。在需求分析中我們主要分析了四川災后重建過程中的城鄉住宅及公共設施(包括學校、醫療機構等)、交通、環保及生態設施的等項目的勞動力需求,我們通過互聯網、報紙雜志、相關部門及實地調研等多種渠道獲得數據,并對數據按照相關專業知識或經驗值進行了估算。估算出2009年勞動力需求為1725233人,2010年568882人,2011年474107人,并進一步給出了按勞動力工種和地區的需求分別。在勞動力供給的分析,我們發現截至2009年4月災區仍有約50萬人需要就業崗位。失業勞動力中16-35歲的青年人占總失業人數的24.3%,同時,失業者中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并且絕大多數事業勞動力沒有任何工作技能,也沒有參加社會保險,這使得這部分失業者群體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而且再就業的能力較低。最后我們在對四川三年災后重建過程中勞動力的需求及供給的狀況的分析的基礎上,給出了相關的建議和意見。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作品所參考的數據大部分是從四川省各級政府部門取得的。
調查方式
- 走訪、現場采訪、人員介紹、個別交談、統計報表、文件。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汶川大地震后對災后重建的研究課題很多,但是對勞動力就業需求和供給方面的綜合系統的研究暫時還沒有發現。